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环节题型的设计原则初中英语“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环节题型的设计原则
[摘要] 在“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 坚持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预习导学是“导学案”教学法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因此预习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同时,预习题目的设计对英语课堂的学习有指导和调节作用, 避免了英语学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通过有效的预习题目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的交流场所,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高效课堂奠基。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导学案, 预习题的设计原则, 高效课堂 2011年9月我县开始施行“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运用为:预习导学---明确目标---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测评反思,这五个环节更好地沟通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尤其是预习导学这一课前环节的作用不容忽视。它的设计使得学生的预习作业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而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学生完整的预习过程,从而起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直以来,英语教学都离不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能够主动接收、领会各种英语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课堂的目标要求能够有目的地学习、掌握、理解、分析、应用;避免了英语学习的盲目性,使学习具有目标性、针对性。 同时,预习对英语课堂的学习有指导和调节作用。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帮助他们对课堂上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思维和注意力就能合理分配,从而避免了英语学习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在“学案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 学生预习工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 因此如何更科学地设计预习导学环节成了我们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导学环节的预习题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 预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渐进性 即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预习导学环节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因此,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之后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预习的习惯。如我在制作现在完成时态的学案时,在预习导学环节中写了含有该时态的几个例句: 1. I have never made dumplings before. 2. Mr. Wang has worked in the factory since he come to the city. 3. He has been away for two weeks. 4.I have already had lunch. 5. I haven’t had lunch yet. 6. Had you had lunch yet? 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例句,你能写出现在完成时态的谓语结构吗? 2.根据例句,你知道现在完成时态常和哪些标志词连用吗? 3.你能说出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吗? 很明显,这些问题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 从形式到抽象,由易到难来设置的。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该语法知识的掌握也在不断深化。学生由于个体智商、已有知识和接受知识的差异,也表现出层次性,一般分为好、中、差三等。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层次性.只有那些对学生而言“似会非会”的东西,才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迫切地希望掌握它。比如在上一点中教学现在完成时态时所设计的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可满足学困生和中等生,第三个问题可满足优秀生。 二、预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布置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了解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通过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把新课中的重难点设计在问题中。而学生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预习教材和资料,还要经过积极的思考才能做到,从而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在进行there be 句型教学时,在预习导学环节中我首先写出了以下三个句子: 1. There is a pencil case on the desk. 2. There is some juice in the bottle. 3. There are two books on the desk. 然后进行针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问题一:这几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be动词的形式和主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之后在导学案中又写了以下的两个句子: 4. There is a book and two pens in the bag. 5. There are two pens and a book in the bag. 问题:你知道There be 句型中出现并列主语时be动词的形式如何决定吗? 最后又写了两句: 6. --What’s on the blackboard ? 7. -- There are some words on it. 问题:对There be 句型中的主语提问用什么?同学们就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对there be 句型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 三、 预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因此,我们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比如词汇的预习是新授课必须的预习题型,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其他题型,如连线、猜意、填空、纵横字谜游戏等,预习效果会更好。而且现在用的河北教育出版社的Learning English这套教材不仅图文并茂,而且实用性强。每个单元的选材都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涉及一个有趣的学生熟悉的话题, 因此在设计预习题目时更有利于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来。 四. 预习导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有侧重点 很多课文知识点较多,如果要求学生一次性预习所有内容,那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甚至会因为内容过于复杂,而磨灭他们预习的兴趣。例如设计课文《France is calling》预习导学时,课文内容冗长而复杂,其中涉及了近40 个新的单词和词组。所以我采用了避重就轻的办法,围绕法国名胜古迹这一话题展开设计了一系列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美丽的法国名胜中激发出了解法国的兴趣。 五.预习题目的类型多样化原则 1、 词汇的预习: ①注音标、写中文。这种题型比较简单,借助词典基本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经常使用学生会感到乏味,减少学习的兴趣。 ②连线。可以是词义配对的连线,也可以是单词与图片的连线,或者反义词连线等等,同样能达到词汇预习的效果。 ③填空。把生词设计在句子中,让学生完成句子。这种题型对部分学生来说有点难,但我们可以给出生词的首字母以降低难度,以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 2、 语法的预习 ①找规律, 得结论。 这是在语法预习中常用的题型。 比如预习一般将来时态时我会这样设计: 观察下列各句中的红色字体部分,然后总结规律:a. I will go to the park tomorrow. b. She will visit her grandmother this Sunday. c. My mother will watch TV at home this evening. d. My friends will take a trip to Shanghai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总结:一般将来时的谓语动词结构是?will 可以用于哪些人称? 学生们在经过认真观察之后,很容易得出结论。 ②改错。这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题型,在预习了新的语法后,要求学生把句中的错误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很多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 阅读的预习: ①判断正误。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句子对错题目有直接能从文中找到的句子,也有通过上下文才能判断的句子。 ②按课文回答问题。先设计几个低难度的 yes/no questions,然后是几个 wh- questions,最后一题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What can we learn from…? What’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 ?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更高了一步。③选择填空,通过相应的选择题的设计, 使学生弄清楚文章大意; 还可以是“对课文中赋予新意的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词义推测或比较和归纳的练习,使学生明白一词多义、一词多用、词随句变的道理。④填表题。比如在学习冀教版八年级下册Lesson 51 Asia 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读课文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这样的列表更直观地再现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易适中,经过小组讨论后,每个同学都能准确的表达出来。 4、趣味型预习: 适当设计趣味型预习作业,如做英语小调查、小统计、英语小报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到英语的家庭成员及各自的职业时,我没有按教材讲一个美国家庭,而是让学生提前两天回去询问父母的家谱,而后用英语列出人物关系及职业。学生热情高涨,作业交上来有图例说明的,有文字说明的,有全家福照片后附简介的,还有一位同学拿来自己举行a birthday party 时的录像带,配有英文介绍。这样,不仅把该课的内容不讲自通,而且学生为了介绍清楚人物关系及职业,还翻字典,查资料,找出了诸如cousin,sister-in-law 等一些将来才学到的词汇,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 总之,教师只有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预习导学环节中,更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才能使预习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预习导学是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环节,它让自主学习有了着落,让学生从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知识的使用价值。同时,预习导学环节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的交流场所,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高效课堂奠基。 参考文献: [1] 李俏 英语学习策略及课堂中的训练 [J]. 课程·教材·教法 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